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博客精选

我记忆中的陈海发同志

是楷模 是挚友 是良师 更像是兄长

——写在陈海发同志逝世一百天时

  发布时间:2016-03-30 09:26:01


    3月29日,是全国法院系统学习的楷模陈海发同志长辞与世的一百天。按照某些地方的民俗,做“百日”更重于做“七”,悼念活动更隆重。在海发同志离开我们“百日”的特殊日子,身在异地的我向这位让人敬重、为人挚友、为人良师、为人兄长的楷模奉上一柱桂香,深深地鞠上一躬!

    海发同志在河南高院工作期间,曾是我的上级。得知他病逝的消息,我悲痛万分,思绪万千。赵路同志1月22日在《人民法院报》上刊登的《向陈海发同志学习》的文章我不时拿起,阅读数遍。昔日与海发同志的往事也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

    他不像领导   却是一位挚友

    90年度河南法院系统宣传工作的总结表彰会上,高院领导当场宣布各中院的排列名次,平顶山中院被排到最后一名。这一消息,给出任平顶山中院宣传科长不到两个月的我弄了个大红脸。没等进入领奖程序,我就起座离席。这一切让时任河南高院宣传科长的陈海发尽收眼底。我前脚刚到招待所将房门打开,他后脚就跟了进来。他见我收拾行装即要离开时,便拍着我的肩膀亲切地说:“你的情况我知道,刚入行,万事开头难吗!不要急,慢慢就会好起来的。”见他用这种口气给我说话,我就委屈地向他哭诉出我的难处:“我来宣传科不到两个月,起早贪黑搜集素材,赶写稿件,人家不用,我有什么办法?”听罢我的哭诉,他却委婉地对我说:“我知道你很敬业,吃了不少苦,熬了不少夜,但这行当光能吃苦敬业还远远不够,还得有专业知识、新闻头脑、征得新闻媒体的支持等。以后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咱们多交流。我这有一本书回来送给你,没事的时候好好看看,会对你今后的写作有帮助。”说罢他又到会场去了。晚饭后,他又来到我住的房间,送来一本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新闻与写作》。而且又到其它房间叫来了几个先进法院的同行们,大家就“写作课题”你一言我一语,相互交流,不知不觉到了深夜……。这就是我刚刚认识的陈海发同志,他没有批评我擅离会场,更没有责怪我工作垫底,很理解我工作的难处,引导我如何做好宣传工作,并送书给我,让我感到很温暖,心里很舒服。他给我的第一感觉不是认识了一位平易近人的上级,而是结识了一位相见恨晚的挚友。

    他不像领导    更像是一位良师

    我任五年的宣传科长,与海发同志联系最多的还是法院新闻稿件上的事。凡是一些新闻价值较高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一般都先给他沟通,有时也会带上初稿到高院找他指导。海发同志无论工作再忙,从不推辞,总是约好时间,准时一起阅稿,并耐心提出修改意见。当修改后的稿件第二次呈给他看时,他会更加认真,精准细致地亲自修改。记得曾有两次他还让我回招待所休息,自己却伏案挑灯夜战,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他都要求尽量用的精确恰当。他不止一次的对我说过:“法院的稿件来不得半点含糊,一旦有误刊登出去,社会影响不可估量,后果无法挽回。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所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必须严谨准确。”

    我的记忆中,干宣传工作的五年里,在海发同志的引导、指导、帮扶下,诸如《行政诉讼为什么处于冷却状态》、《市场拓展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踪到哪里》、《硬汉》、《大写的人》、《一个蛀虫的毁天》等一批高价值大份量的文章被《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司法》等各大报刊采用;我也被《法制日报》聘为平顶山地区唯一的特邀撰稿人;五家新闻单位记者站的牌子也落户在平顶山中院的大门前;平顶山中院的宣传工作也跃晋为全省第二名的位次,并荣立了集体和个人二等功,这在平顶山中院的历史上已算是个大突破了!这些成绩的取得,完全可以说没有海发同志的支持和帮助,想都不敢想。我十分感谢上苍让我遇到这样一个好上级,这样一位好老师!正是海发同志为平顶山中院宣传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正是海发同志对我长久无私地扶助。他的形象和容貌才使我永生难忘!才使我永远缅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楷模!

    他不像领导    却是一位敬重的兄长

    1991年11月下旬,我在宝丰县闹店法庭住了四天,为《司法》杂志的约稿赶拟一篇长达12000多字的长篇通讯《硬汉》,主要反映一个基层人民法庭庭长付聚祥顽强与病魔抗争,躺在病床上还在调处案件的动人故事。在往杂志社送稿之前我还是不放心,就与海发同志联系,让他再把把关。

    我在当天下午五点多赶到他的办公室,他见我推门进来,就赶紧向前拉着我的手说:“你瘦了,脸色也不好,又是很熬夜的吧?”我说:“没咋熬夜。”他接着说:“你没给我说实话!工作固然重要,但身体更重要!”听此一番话,我很是感动,全身暖暖的。心想,我能遇到一位像兄长一样关心自己的上级,已经很欣慰了。因为文章太长,修改耗时很大,修改完毕已近午夜。我请他吃饭,他执意不去,见我央求恳切,便说:“要吃可以,那就去花园路集市里面吃烩面,那里有夜市。”我俩冒雨步行来到烩面馆 ,1块钱一碗的烩面便打发了这位为我而夜难归宿的上级,就是这碗烩面,给我心里留下了永久的愧欠。吃完烩面返回省院招待所的路上,雨越下越大,一站的路程,让我俩洗了个“天然浴”,衣服鞋子都湿了个透。本来说好的,天太晚他不回家了,同我住在招待所的,但见我衣服鞋子全湿透明天也穿不成了,便说:“你明天早上等我来了再起床!”说罢便匆忙离去。第二天早上七点多,他送来了衣服和鞋子和蔼地说:“这套衣服和鞋子你穿上不一定合适,先凑合凑合!”看到他送来的衣服和鞋子,听罢他简短的一句话,我倍感温暖,感动万分!这哪儿是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分明是一位“长兄”的情谊和真诚!正是这套再普通不过的藏蓝色法官服和一双军绿色的高邦球鞋,却给我留下永难忘怀的感动和感谢!虽然后来我将衣服送还了海发同志,但鞋子我留了下来,洗净后在一次募捐活动中捐给了灾区,使这份温暖、这份爱传递了下去。

    躬察仪漏   目尽毫厘   坚持原则   不徇私情

    平顶山辖区的一个基层法院,各项工作都不错,想呈报集体二等功,但宣传工作要达到省院下达的先进集体的硬性标准省级文章还差一篇。该院的一位副院长几次找我,让我想想办法。我就将未能达标参评的另一个法院的一篇省级文章调整给了这个法院。为了能顺利通过评先核查,凭我与海发同志的感情和关系,我想评比通过不是问题,就将此事如实地向海发同志作了汇报,求他关照。结果这个法院很顺利地通过了评查组的核查,已经将该院列为全省法院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的名单之中。第二天上午,在重点抽查评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中,该法院又被列在重点抽查的名单中,并通知我们将该院参评的全部稿件送到陈科长的房间,听后我心里暗喜。当我们将参评稿件送到后,海发同志当着我的面对该院的稿件一件件的翻看,一遍又一遍的审查,硬是把调整到这个法院的文章给剔了出来,弄得我十分尴尬。我再三向他说明原因,央他手下留情,求他法外开恩,而他还是严厉地说:“其它事都好说,评先的条件是硬性的,不能有半点水分。把别人的文章拿来充数,这不乱套了”。我看他语气深沉,态度严厉,就没敢再说什么。此事的发生让我对海发同志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他不仅有和善的一面,在原则的问题上还有血性的一面。

    在向陈海发同志学习的活动中,我们不光要学习他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学习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学习他坚靭不拔、持之以恒的愚公精神;而且还要学习他关心下级、爱护同志、宽容待人的良好品格。他真像一尊非凡的陶器,出于泥土,却有玉一般的模样!

责任编辑:常乐    

文章出处:平顶山法院网    



关闭窗口

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长安大道与清风路交叉口  
邮编:467000  
电话:0375-2862000  
您是第 36014769 位访客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