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博客精选

这件事不能耽误

  发布时间:2013-09-09 16:32:23


    最近,不记得在哪本杂志上看到两句话,深有感悟。一是“世界上有两件事耽误不得,孝敬父母和教育孩子”,二是“如果在孩子教育上失败了,这一生都无法弥补”。看得我满心愧疚,自责不已。

    扪心自问,在孝敬父母方面,我确实差很远。母亲在这里帮我带着孩子,甚至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而我,常常因工作忙碌而心情烦躁,回家后时常不耐烦母亲的絮叨,忍不住顶撞她,把她气的满心冒火,却因为女儿是娘的心头肉、打断骨头连着筋使她不得不非常轻易的原谅我。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哎,实在让人汗颜,那就差的更远了。为了趁下午下班时间人少心静多赶点工作,总无法去接送孩子,而且常常加班至较晚才能回家。年迈的母亲管不了这两个顽劣的孩子(与女儿同岁的侄子自上幼儿园便由母亲带至我家,交给了我这个上过大学的姑姑,以企盼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至于如弟弟弟媳一样在外打工),所以每次我回家,看到的场景几乎一成不变:一老两少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从放学到睡觉前,他们至少要看4个小时!直到前几天,妈妈不满地抱怨说:你也看看孩子们的作业!

    我惶惶然地翻看两个孩子的作业,才知道什么叫“触目惊心”:拼音写的歪歪扭扭,大大小小,墨疙瘩挨着墨疙瘩,真是乱象环生,惨不忍睹。更可气的是,除了a、o、e之外的拼音他几乎都不认识,更别说后面正在学的复韵母了,也就是说这些拼音虽然他们都写在了本子上,但并未装进脑子里。

    我耐心教他们读“an en in un”等复韵母,可前边教着他们后面忘着,甚至是刚读会“an”的发音,当我翻了页再让读“en”的功夫,再回头,孩子们就不记得“an”了。就是下一场毛毛雨,那地皮总该湿一湿吧,更何况这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学?我耐着性子,指着书上斑马的图画拉长声音慢慢读着提醒他们:b--an---ban,斑马,然后再指着这个“an”问他们,读什么,孩子们居然非常响亮干脆地说,读“b”!把我气得真想扁他们一顿,武力解决,可又不好发作,怕打击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那晚,无论是采取现在教育学界推崇的“鼓励法”,还是“恐吓打击法”,在他们身上根本就不凑效,无论读多少遍,总是记不住那些复韵母的发音。

    我真的不愿意从内心把孩子们扣一顶叫做“笨蛋”的帽子,只得一遍一遍安慰自己,树大自直,人大自好!可我不敢想象,以后,不久的以后,他们若还是这样,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俩耳朵通风冒气,留不住知识,那该怎么办?

    我开始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现在孩子们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漫漫的学习征途上,将有得他们吃的苦头,而比起我吃的苦头,肯定会翻N倍都不止!

    仔细想来,不能怪孩子,作为母亲,作为监护人,在他们的学习起步阶段,我呈现的是缺位状态,没有陪他们一起去适应来自生命中的第一次新挑战——书本学习。因此,现在无论学成什么样子,我都没有理由责怪,而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妈妈的责任。

    这段时间来,如果没有太紧急的事情,我尽量在放学时去接孩子们,看着他们见到我时的欢呼雀跃,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入心中。即使有时忙一些,我也尽量在下班后六七点钟之间尽快回家。因为,另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等着我。

    回家后,看到我,小家伙们非常欣喜,姑姑妈妈地叫着,惊奇我怎么回来这么早啊?此刻,我的老脸要多惭愧有多惭愧!

    吃过晚饭,我就带着他们出去散步,做游戏,玩得非常开心之后,就会乖乖地跟我回家,然后我们一起做作业。尽管,孩子们现在依然还是前边教后边忘,依然不认得那些并不复杂的复韵母,但在我严密的监视之下,作业写的倒是规矩了许多,也算是小有成效吧。

    我略略心安了一些。

文章出处:平顶山法院网    



关闭窗口

地址:平顶山市新城区长安大道与清风路交叉口  
邮编:467000  
电话:0375-2862000  
您是第 41117270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