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圳原公安局长李铭接替朱清时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南科大再成焦点。另一方面,今年9月,朱清时校长职务的5年聘期届时将满,有媒体称朱清时可能不会连任校长。南科大教改之路何去何从?南科大以及以其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筹建于2007年的南方科技大学提出的“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去行政化”三大口号,被舆论认为承载了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创新人才模式的期望。五年前的2009年9月10日,朱清时正式就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其被视为是这片教育改革试验田的领军人。
其时,朱清时称必须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未来的南方科技大学将是一所教授治校的学校,强调去官化和去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事。2010年12月15日,南科大官方网站刊出朱清时的《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信中阐明,决定在不经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凭。首批45名学生于2011年3月1日未经高考即到校报到学习,且均未参加当年高考。
但在随后的2011年4月29日,深圳市委开始为南科大公开招聘局级副校长。2011年5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在回应有关“南科大45名学生今年必须参加高考”传言时表示: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2011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晓原、李泽湘、励建书三位曾经参与南科大改革筹建团队的核心成员相继宣布退出。随后,一名山东籍学生又宣布退学,并称“对南科大改革失去信心”。朱清时在接受采访时同样曾称“最难的地方就在于你得依靠行政的力量去行政化”。
可见,南科大与朱清时的梦想再美好,可终究又落在了根深蒂固的行政话语体制中。南科大在宣称了曾经那些宏大的充满理想主义的口号之后,最终陷于巨大的争议之中。近日,朱清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至少有5个问题都被其以“不太方便说”、“不方便说”为由避而不谈,并表示“南科大教育改革一定会成功,但不一定在南科大”。其言语间对南科大的教育改革的未来似乎呈现出悲观姿态。
是的,南科大的改革在曾经的豪言壮语之下,至今未能实现突围。但这或许并不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我们明白,任何制度性的改革都必然面临阻力,甚至会在某一个节点走历史的倒车。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历史背景,无论其进步还是落后。
但历史终会前进,哪怕其呈现出的是一种螺旋式的前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同样必然不可逆转。前进的方向已然指明,无论南科大还是朱清时至少都已注定成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星星之火”。毫无疑问,无论南科大改革是成功抑或是失败,南科大这一路坎坷走来正不断地推进着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进程。在这个意义上,不管朱清时是否继续担任南科大校长,也不论南科大终究走向何方,南科大的建立与发展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都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更何况,李铭担任南科大党委书记并不绝对意味着南科大的没落。朱清时是否继续担任南科大校长,同样也不绝对得意味着南科大的成败。其实,无论是南科大还是朱清时都已绝不可能成为失败者。他们在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道路上的标志性意义影响深远。无论是南科大还是其致力于推进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都必然走向更好的明天。
当然,我们同时必须明白,历史虽必然前进,但仍需世人做出努力来防止其走过多的弯路。这就需要有人、有群体愿意站出来,以一种毅然决然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地姿态来推进改革。“借个体之力,推动制度变革”的模式,虽然缺乏必要的稳定与可持续性。但任何最终成型的制度性变革却又必然需要有人愿意站出来,以一己之力,推进社会意识的整体觉醒,并最终以“星星之火”实现“燎原之势”。
所以,我们并无需担忧于“南科终一梦”。无论如何,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已然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已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因此请相信,无论是南科大还是中国教育制度都必然迎来美好的明天。
所以,也请相信“南科绝非一梦”,而是不远未来的现实。或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为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做出如朱清时、如南科大般努力。但每一个人都应明白自身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让你我一起携手,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哪怕再微小不过的努力。让我们一起以行动期许南科大与中国高等教育更为光辉灿烂的明天!